王均金委員:現(xiàn)在正是恢復國際航線促消費的好時機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式開啟,來自民營經濟領域的代表委員們踏上履職新征程。我們將持續(xù)關注代表委員們在大會期間貢獻的“金點子”、發(fā)出的“好聲音”。
讓我們來聽聽全國政協(xié)委員、上海市工商聯(lián)咨詢委員會委員、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對“進一步恢復國際航線”的見解吧。
2023年民航全行業(yè)完成地區(qū)及國際旅客運輸量約為0.36億人次,僅為2019年同期的42%。“不過,從今年春節(jié)的情況可以看到,我國出境和入境旅游的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出行消費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王均金委員建議進一步恢復國際航線,在帶動整體消費水平同時,推進國內外人文經貿交流持續(xù)深化。
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航班運力供給僅恢復至2019年的37.5%。在恢復程度方面,中非之間的國際航班恢復程度最高,超過疫情前同期水平,而中國與北美之間僅恢復至以前同期水平的20%,亞洲約為60%,歐洲約為80%。作為業(yè)內人士,王均金分析認為,當前環(huán)境下恢復國際航班不能一蹴而就,“除了市場需求的不穩(wěn)定性、國際關系的挑戰(zhàn)以及航司運營成本的壓力等宏觀原因外,還存在國際航點數量不足、國際中轉比例不高、民營補充優(yōu)勢待提升等問題”。
我國航空樞紐的國際航點不足,主要問題在于遠程航線同質化突出。王均金介紹,以中德、中美航線為例,國內航司主要運力都集中在法蘭克福、紐約、洛杉磯等主流航線,而在雙邊航線航權量已用盡的情況下,作為國際樞紐機場卻無法新增一些差異化增量市場航線來完善國際樞紐網絡。
在國際中轉方面,歐美日韓的主要國際樞紐平均的中轉比例在30%-40%量級或者更高,而國內主要國際樞紐中轉比率僅維持在10%-20%的量級。王均金認為,主要是受到我國航空樞紐的國際航班占比、“一關三檢”的政策、地面服務保障、簽證便利度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響。此外,擁有可執(zhí)行洲際航線寬體客機的民營航司缺乏國際航權,也是我國國際航線擴張速度較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去年底以來,我國持續(xù)優(yōu)化包括入境旅客支付服務在內各項便利措施,并對多國宣布免簽,同時多國也宣布對我國公民免簽。王均金認為,這是恢復國際航線促消費的好時機,建議持續(xù)鞏固雙邊合作,加大航權儲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出入境旅游增長,優(yōu)化集中航線資源,鼓勵民營航司補充拓展樞紐網絡。
特別在鼓勵民營航司方面,王均金表示,可以從兩國雙邊協(xié)議到實際航權分配過程中,將航線資源向北上廣樞紐集中,同時鼓勵民營主基地航司積極參與國際競爭。